北工商举办“一带一路”中欧科技发展国际论坛
人民网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李依环)日前,北京工商大学举办“一带一路”中欧科技发展国际论坛暨第一届环境·食品安全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名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及相关单位研究人员参会。
据悉,本次会议设置了开幕式、主旨报告、大会报告、青年学者论坛以及学生墙报交流环节,旨在加强“一带一路”中欧相关国家科技合作交流,助力环境、食品安全与健康相关学科发展和创新。会议由北京工商大学主办,北京工商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食品与健康学院、外国语学院以及国家环境保护食品链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北京工商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协办,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提供支持。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致欢迎辞。孙宝国表示,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发挥环境学科在食品链污染防治的优势,以及食品学科的辐射作用,促进环境、食品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强中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食品领域的交流。
爱尔兰驻华使馆农业参赞Mary McMahon女士通过视频进行致辞。她指出,环境与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希望未来能够深化爱尔兰与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食品科学与环境研究领域,及相关产业和教育项目方面的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庞国芳作题为“创建农药’电子身份证‘实现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信息化”的主旨报告。报告中,庞国芳院士对目前我国农药残留形势分析与治理任务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基于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如何更好开展农药残留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以“双碳目标下的大气环境与健康:模型构建与未来健康”为题作了主旨报告。贺克斌院士系统介绍了其团队牵头自主研发并建设的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科学评估与决策支持平台,并呼吁青年学者多聚焦标准制定、模型自主研发和平台建设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在题为“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的健康效应—以健康驱动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的报告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朱彤系统介绍了空气污染-气候变化与健康负荷的关系。他在发言中指出了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将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积极作用,并对未来努力目标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论坛当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姚俊教授、南开大学教授孙红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钱永忠、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陈景文、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刘慧琳、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成、北京工商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姚志良等作了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当前环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深入探讨。